基督喋血大教堂 / 喋血大教堂 / 滴血大教堂 /  滴血救世主教堂  (俄語: Храм Спаса на Крови;英語: Church of the Savior on Spilled Blood),正式名稱為「基督復活大教堂」,是為了紀念在此被刺殺的亞歷山大二世 (Alexander II, 1818-1881)。 彼時亞歷山大二世積極進行改革,解放農奴、整頓軍制、大力推行俄國現代化,但改革中的無情鎮壓,引起了反對派的不滿。

1881年03月13日,亞歷山大二世的馬車通過格里博耶多夫運河 (俄語:кана́л Грибое́дова、上圖中的小運河) 河堤時,一名無政府主義者扔進一枚手榴彈,當時沙皇的馬車僅是受到震動。沙皇走出馬車向刺殺者表示不滿 (英文原文: remonstrate,但也有一說是沙皇不顧勸阻下車察看衛兵傷勢),而後又被投擲了第二枚手榴彈,導致出血嚴重,被送回冬宮後幾小時內死亡。1883年,其子亞歷山大三世為紀念亡父,在此地點修建教堂。工程進展緩慢,直到 1907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Nicola II) 在位時期才終於完成。(資料來源)

即便是雨天,人潮仍絡繹不絕。2019年,滴血大教堂的票價為 350盧布。入館時,有標語特別提醒,裡頭禁止口香糖和冰淇淋,相當有趣。

入口進來的地方會看到一座小祭壇,而這裡正是亞歷山大二世遭刺殺的現場。為了紀念、也為了預防日後有人再度於此地遇刺,百年前的河堤已經被教堂吸納進來,成為教堂內部空間的一部分。

祭壇的裝飾以黃玉、琉璃和其他寶石互相搭配。底座的大理石,象徵沙皇的血從中溢出,濺到地上則以紅地毯來具象化。祭壇的天蓬 (Canopy) 象徵亞歷山大二世的車輦。

不知讀者是否還記得上一篇文章寫的聖以薩大教堂。照理說,原俄羅斯的政經中心都在莫斯科,聖彼得堡是18世紀時彼得大帝為了拓展波羅的海,也為了厲行歐化而硬是蓋出來的新首都。聖彼得堡城市的建築群也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幾乎以巴洛克新古典主義為主,前文的聖以薩教堂就是最好的例子。不過,1907年,幾乎是最晚落成的滴血教堂,反其道而行,故意設計成中世紀俄羅斯建築,東正教的洋蔥頭風格,猶如紅場邊的聖瓦希里教堂。

滴血教堂的洋蔥頭或許是聖彼得堡之最,但另一個特色幾乎可說是世界之最了!教堂內有 7,500平方公尺的馬賽克——遠遠超過世界上任何其它教堂。

馬賽克拼貼的畫作,主題是神父、俄羅斯歷史的大公 (領導者)又或者聖經裡的故事,包含耶穌誕生、洗禮等等。以藍色為背景,兩兩一組往拱頂堆疊。也因為這些馬賽克,教堂的建設超出預算,從興建前估計360萬盧布,結束時才發現耗資超過 460萬,相當於今日5,340公斤的黃金XD

如此世界級的傑作,一樣難逃戰火的命運。1917年俄國共產黨革命 (按: 回來臺灣以後,還是常常想到導遊以「政變」視之) ,教堂遭到洗劫和掠奪,其內部破壞嚴重。如同聖以薩教堂,蘇聯政府在 1930年代初關閉了該教堂。二戰時聖彼得堡被德軍圍困期間,引發嚴重饑荒,滴血教堂被用作蔬菜倉庫,因此被戲稱「馬鈴薯上的救主」。而戰爭結束後,它被當成附近一個歌劇院的倉庫。

想來很不可思議,如此藝術瑰寶竟被這樣對待。直到 1997年8月,教堂重新開放,但並未作為公眾的禮拜場所,而是專門記念被暗殺的皇帝,只舉行東正教的追思禮拜。

現在,它是馬賽克博物館,聖彼得堡的一個主要旅遊景點。

正堂大廳,除了感受挑高教堂的雄偉以外,還有萬頭鑽動的人潮…與聖以撒教堂有明顯差距,可能與滴血大教堂就位在市中心 (距主幹道涅瓦大街步行6分鐘),面積也小有關係。

天頂是耶穌像,一抬頭,彷彿耶穌正在凝視著我們這群罪人。

教堂主舞台是聖廂廊,不像一般的教堂用木頭做,而是義大利熱那亞 Genova 出產的理石。從底座血紅色的大理石,一路漸層而上,轉為象牙白的顏色。聖廂廊最外銀色晶亮的是「美門」,美門周圍則有許多聖像畫,最頂端就是鼎鼎大名的「最後的晚餐」。

聖廂廊是不開放參觀的,不過可以偷偷拍向裡頭的拱頂,一樣有馬賽克拼成的巨大耶穌像,被稱作「基督我主 Christ in Majesty」。

另一個角度。耶穌坐在尊貴的王座上,左手拿著福音書、右手祝福,向世人宣傳基督教。

解說牌可惜沒有中文,不過我可以嘗試翻譯一下XD “Iconostasis”中文翻作「聖幛」,在東方基督教裡,聖幛 (又稱聖像壁、聖屏風) 是指教堂裡分隔教堂正殿與聖殿的一道牆壁,上面繪有聖像及宗教繪畫。

這張全景圖可以看到,聖幛後方還有一個不開放給公眾的小空間 (聖殿)。聖幛區隔了「教堂正殿」與「聖殿」。教堂正殿是教堂的主體,大部分禮拜者都會在這裡;聖殿通常較教堂正殿高出一至三階。聖幛前通常會拉出一條朝向教堂正殿的小空間,稱為 Soleas。在 Soleas 中央延伸出一個通常為圓形的地方,稱為 Ambon,牧師會站上 Ambon 進行連禱。

另一款聖母聖子像。

聖母聖子像近照,聖母慈祥地躺在床榻上,看著一個頭發光的男人抱著聖子。

面向聖嶂的右側,還有一幅用上與亞歷山大二世祭壇相仿的薔薇輝石及斑岩製作的小聖嶂。這位是「涅夫斯 (Alexander Nevsky, 1220-1263)」,曾在涅瓦河口擊退瑞典,為俄國13世紀最偉大的統治者之一,多次被後續共產蘇聯作為愛國電影題材。因保全俄羅斯領土的完整,於 1547年被東正教追封為聖人。

這裡則是面向聖嶂的左側,格局上是對稱的。這裡則是「基督的復活 (The Resurrection of Christ」像。

一樣是頭發光的聖像XD

拱頂的畫作顯示,天使來告訴聖母以及十一位門徒,耶穌已經升天,故無需憂傷。除了經典的聖像群外,還有在拱頂與柱間的花草、圖騰,也全都是馬賽克製作,相當精緻。

裱框起來的聖像。

導遊沒講,回來以後利用 Google 以圖搜圖的功能,知道這位騎著白馬屠龍的戰士稱為「聖喬治 (俄語: Георгий Победоносец,英語: Saint George)」。在斯拉夫世界裡面又可翻譯為「聖尤里」,為著名的基督教殉道聖人、英格蘭的守護聖者。

聖喬治生於西元 275-280年間,原為羅馬騎兵軍官,因試圖阻止戴克里先 (Diocletian, 244-311) 皇帝治下對基督徒的迫害,於303年被殺。494年,由教宗哲拉修一世封聖;經常以屠龍英雄的形象出現在西方文學、雕塑、繪畫等領域。 (資料來源: 1, 2)

教堂裡的馬賽克小範本。

教堂裡介紹各幅馬賽克畫作的告示牌。

耶穌降生的故事。

耶穌治療痲瘋病人。

仔細拍攝馬賽克,連物體的陰影效果都做得出來,相當厲害。

最後是紀念品區。順帶一提,滴血大教堂也是第一個供暖氣的教堂。

 

俄羅斯普遍信奉的東正教,與天主教和新教相同,都是基督教的分支。在西元二世紀開始,東正教就以希臘語為主,相對地西邊的天主教、新教則是以拉丁語為主。兩者在教義上日漸分歧,終於在西元 1054年分家

教堂頂部的「洋蔥頭」,據說象徵著一支支蠟燭,從人間向上帝舉起。不同數量的「洋蔥頭」,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兩個代表天人合一的耶穌基督;三個代表聖父,聖子,聖靈;五個代表耶穌和《福音書》的四位撰寫者;十三個則代表耶穌和十二使徒 (資料來源)。

儘管天氣陰陰的,滴血教堂的鍍金裝飾還是顯得雍容大度。

從這個角度,應該看得更清楚,滴血大教堂佔去部分運河的蓋法。

裝飾華麗。

格里博耶多夫運河。

因應觀光興盛,沿著河邊一直到市區主幹道「涅瓦大道」演變成一條做遊客生意的市集。

後記:

滴血大教堂名字與建成都來自一段悲傷的故事,不僅如此,教堂本身的命運也是多舛。蠻推薦大家來逛逛聖彼得堡必遊的滴血大教堂,感受和聖以撒教堂截然不同的風情。

==========

食物:-

氣氛:★★★★☆ 扣半顆星給超級多超級多的人潮。有少數韓國遊客在照相時沒在跟周遭其他人客氣的XD

速度:-

服務:- 

價位:★★★★☆ 俄羅斯的旅遊景點票價雖然逐年調漲,但比起隔壁西歐、北歐,還是相對便宜許多。

無障礙:★★☆ 無時無刻不爆滿的教堂,以坐輪椅的高度,應該會埋沒在人群中,且非常擁擠@@

==========

滴血大教堂 

2, Naberezhnaya Kanala Griboedova, St. Petersburg, Russia (近地鐵 Nevsky Prospekt / Gostiny Dvor站,出站後沿運河步行)

Tel: +7 812 314 2168

營業時間:每日 10:30-18:00,週三公休

夏日夜間開放時間(05/01-09/30):每日18:00-22:30,週三公休


檢視較大的地圖

 

>> 台北也有俄羅斯料理!

鬧中取靜,精緻的北國世界→ ﹝俄羅斯城堡﹞ @台北 公館站

 

>> 其他俄羅斯美食/旅遊情報:

初識俄國,一條如同時光機的莫斯科河→ ﹝莫斯科河遊船餐廳 + 莫斯科河夜景﹞

400kg鍍金!超輝煌北國教堂→ ﹝聖以薩教堂﹞ @俄羅斯 聖彼得堡

皇帝遇刺之處!世界最大馬賽克教堂→ ﹝滴血大教堂﹞ @俄羅斯 聖彼得堡

戰鬥民族的生命之水→ ﹝伏特加博物館﹞ @俄羅斯 聖彼得堡

鍍金噴泉!俄羅斯版凡爾賽宮→ ﹝彼得夏宮﹞ @俄羅斯 聖彼得堡

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凱薩琳女皇珍藏→ ﹝冬宮/隱士廬博物館﹞ @俄羅斯 聖彼得堡

最繁華街道,日景夜景大公開→ ﹝涅瓦大街/涅夫斯基大道﹞ @俄羅斯 聖彼得堡

運河畔吃喬治亞菜!一網打盡各國餃子→ ﹝Pelmenya 餃子館﹞ @俄羅斯 聖彼得堡

 

>> 其他歐洲美食/旅遊情報:

荷蘭//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 傳統荷蘭燉菜,人聲鼎沸的小酒館→ ﹝Haeje Claes﹞ (近阿姆斯特丹王宮)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 NDSM碼頭的希爾頓酒店,阿姆斯特丹版布魯克林→ ﹝希爾頓逸林酒店- NDSM碼頭﹞

阿克馬爾 Alkmaar ◎ 有看有吃,起司王國的起司市集→  ﹝阿克馬爾 Alkmaar 巡禮﹞

庫肯霍夫 Keukenhof ◎ 鬱金香大集合,含交通方式與2020年開放資訊→ ﹝庫肯霍夫花園

鹿特丹 Rotterdam ◎ 海鮮、荷蘭煎餅、乳酪一網打盡,首度嘗試生鯡魚→ ﹝Markthal 鹿特丹新市集﹞

鹿特丹 Rotterdam ◎ 在地人也會去的平價牛排→ ﹝Loetje 牛排館﹞ (分店多,此店近鹿特丹市集)

鹿特丹 Rotterdam ◎ 經典蘋果派名店 & 鹿特丹城市巡禮→ Dudok (近鹿特丹市集)

鹿特丹 Rotterdam ◎ 擁抱天鵝橋無敵河景入眠→ ﹝nhow Rotterdam 恩豪鹿特丹酒店﹞(近天鵝橋)

 

巴黎//

米其林推薦餐廳 ◎ 巴黎市區吃吃米其林推薦的里昂菜→ ﹝Aux Lyonnais﹞ (近拉法葉百貨)

米其林一星餐廳 ◎ 玻璃溫室裡的優雅食尚→ ﹝L'Orangerie 橘園餐廳 @四季酒店1F﹞

米其林一星餐廳 ◎ 古典派安格爾的小提琴→ ﹝Le Violon d'Ingres﹞ (近巴黎鐵塔/戰神廣場)

米其林二星餐廳 ◎ 挑戰最高CP值,驚喜獲得蛋糕→ ﹝Sur Mesure par Thierry Marx @文華東方1F﹞

餐酒館 ◎ 氣氛輕鬆,熱心英文溝通的在地餐酒館→ ﹝Le Bistrot de Campagne﹞ (近蒙帕納斯大廈)

市集 ◎ 昔日的法國大革命、今日的接地氣傳統市場→ ﹝Marché Bastille 巴士底市集﹞

百貨 ◎ 百家甜點爭鳴之地!好逛、好玩與好吃→ ﹝Galeries Lafayette 老佛爺百貨: 美食街﹞

甜點 ◎ 攻略大馬士革玫瑰甜點Ispahan→ ﹝香榭大道 Pierre hermé & 歐舒丹聯名旗艦門市﹞

 

比利時//

布魯塞爾 Bruxelles ◎ 自1829年開始營業的百年老字號人氣鬆餅→  ﹝Maison Dandoy﹞ (近布魯塞爾大廣場)

布魯塞爾 Bruxelles ◎ 傳統啤酒燉牛肉與豬腿佐芥末醬→ ﹝Fin de Siécle﹞ (近尿尿小狗雕像、布魯塞爾證交所)

根特 Ghent ◎ All you can eat!豬肋排吃到飽→ ﹝Amadeus Gent 1﹞ (近根特城堡)

布魯日 Brugges ◎ 2019米其林推薦加持,新式比利時料理→ ﹝Kok Au Vin﹞ (近...距離什麼都遠)

布魯日 Brugges ◎ 比利時三大特產一網打盡:啤酒、鬆餅、巧克力→ ﹝布魯日巡禮﹞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ora h. 的頭像
    Dora h.

    向任意門許願 -Dora h.

    Dora 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