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跟風去吃了第一碗米其林拉麵﹝Tsuta 蔦﹞之後,拉麵就變成我接下來一週的主要糧食,接連去了﹝麵屋武藏﹞、本篇的鷹流,以及在遠企附近的麵屋 緣。我發現邊際效益真的會遞減,因此也變得比較挑嘴XDD 朋友推薦鷹流的不是拉麵,而是其招牌沾麵。
幸運地,平日晚上沒什麼人潮,也可以拍拍相當日式風格的店面模樣。
進門後左手邊的牆上,有許多名人的簽名,這麼一排開氣勢就出來了XDD
座位以中央的洗手間分成兩區,分別是左手邊臨廚房的吧檯,與右手邊的雙人、四人座位。
像這樣,裡面放置了一塊落地大鏡子營造雙倍的空間感。
基本上拉麵是可以單人細細品味,也可以三五好友一起分食數種口味的。只有一個人的我,被導引到單人座位的吧檯。前方有立牌是些小廣告,另有調味料、筷子、茶杯,還有服務人員端放好的菜單。會提供置物籃。
每次都覺得拍菜單有點狼狽,但還是口嫌體正直的拍了... 開頭就警告食客,「本店麵量非常充實」,標準碗起鍋後約 300g、大碗者約 460g;沾麵則就更誇張啦!
首先是拉麵的部分,超極濃拉麵看名字就有種腰子痛的感覺XDD 不過有些拉麵確是越濃越顯得好吃~
除了鹽味之外,還有東京醬油口味。
接著是沾麵 (つけ麺),果真是招牌之一,用了菜單兩頁的篇幅。不但本身可以依食量選擇,還有加料、加小菜及飲品。
另有涼麵和擔擔麵。
鷹流沾麵
$ 280
端上來的氣勢很驚人,四方紅盒裡鋪了滿滿的麵,一塊大叉燒,切細的蔥絲、幾只醃筍乾與灑芝麻。叉燒似有用瓦斯槍炙過,一旁則是熱騰騰的沾汁。
份量如同菜單所示,有小盛 150g / 普通盛 230g / 大盛 300g,上完班很餓,毫不猶豫點了重達 300g 的大盛,反正麵加大不用錢 (誤)。這四方盒中有個可以瀝水的夾層,一方面防止麵被水泡爛,另一方面也有透氣保持Q彈的作用。
沾汁近拍。湯汁是雞豬提煉的油脂,上油而下鹹,油水分離除了為底下的湯汁保溫之外,也很容易發揮沾汁最大的功能── 沾附在麵體上。另有細蔥段、細豬肉丁與胡椒點綴。
單吃麵很清爽,有芝麻香、蔥香幫襯。
連蔥段看起來都有炙烤的痕跡。湯很醇厚,單喝有些鹹得受不了> < 反正本來就不是拿來喝的...
沾上麵條的油光樣,油呼呼的很滑舌,但因為又油又鹹,需要補充不少水分XD 可能一次沾比較多麵,或者蜻蜓點水小碰一下即可。
翻開名片,鷹流有不少分店,各分店都有其特色。
沾麵吃完了,還有泡飯,彷彿是清口用的。
也因為後頭還有澱粉類,就算想吃飽我下次也不會再點大盛了XD 泡飯的佐料有油蔥和蒜末,本身則帶了芝麻,都是提香的好物。
拿來泡飯的是相當相當燙的清高湯,服務人員建議也可以取未用完的沾汁,一齊灌入飯裡。吃沾麵吃到無聊了,還能有尾聲一個新變化,也是挺不賴的。
洗手間在暗處藏得太好了,害我都沒感覺自己在它前方的吧檯坐了一頓飯的時間XD
==========
食物:★★★★
氣氛:★★★★
速度:★★★★☆
服務:★★★★☆
價位:★★★★ 低消250元、無服務費但不可刷卡,這點比隔壁棚的麵屋武藏稍弱一些XD
無障礙:★★★ 門口有兩個小台階
==========
臺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216巷11弄4號 (近捷運忠孝敦化站 3號出口,往前走第二個街口左轉,第一個街口再左轉)
Tel: (02) 8771 9222
營業時間: 週日-四 11:30-22:00;週五-六 11:30-22:30
>> 其他日式好味道 <<
> 拉麵/烏龍麵系列 <
魚介湯系代表,加Line升級特製版拉麵→ ﹝麵屋武藏 虎嘯﹞ @臺北 忠孝敦化站
松露香、雞湯提鮮~ 世界第一碗米其林一星拉麵→ ﹝Tsuta 蔦﹞ @臺北 台北車站
2015人氣冠軍!濃郁客製化拉麵→ ﹝豚王(凪 Nagi)拉麵﹞ @ 臺北 西門站
絕對濃厚!「炎之技」札幌炙燒味噌拉麵→ ﹝札幌炎神拉麵﹞ @臺北 國父紀念館站
大口吸滑溜烏龍麵→ ﹝丸龜製麵﹞ @臺北 臺北車站
> 食堂/居酒屋系列 <
天母巨型螃蟹→ ﹝一心堂燒肉﹞ @臺北 芝山站
連鎖自助式食堂→ ﹝大安森林食堂﹞ @臺北 大安森林公園站
沿襲日本老師傅的關東煮,另有燒酒、串燒、丼飯、壽司→ ﹝新宿食事處﹞ @ 臺北 臺北車站/善導寺站
排隊無盡頭的海鮮天丼→ ﹝金子半之助﹞ @臺北 臺北車站
合聚會,大口吃串燒、灌啤酒→ ﹝鐵人九番﹞ @臺北 忠孝敦化/國父紀念館站
古蹟新生!深夜食堂→ ﹝野草居食屋﹞ @臺北 古亭站
杭州南路底端的日式居酒屋→ ﹝津﹞ @臺北 古亭站 (已歇業)
隱身重重綠蔭的馬廷英教授故居→ ﹝青田七六﹞ @臺北 古亭站
> 鍋物系列 <
臺北鍋物三連發XDD→ ﹝秋豆溢﹞ @市政府站、 ﹝豚膳﹞ @國父紀念館站、﹝四熹﹞ @中山國中站
> 精緻系列 <
精緻套餐,101腳下的創作日本料理→ ﹝牡丹園﹞ @ 臺北 世貿/臺北101站
二時間,無菜單高檔壽司料理→ ﹝游壽司 二店﹞ @臺北 東門站